AI早报 | 张朝阳称中国在AI等多领域都在追赶甚至超越;OpenAI发布AI编程助手Codex

张朝阳:中国在AI或科技全方位领域都在追赶甚至超越

5月18日,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,搜狐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,中国人聪明也更勤奋,再加上我们的人口多,更激烈的竞争,所以中国真的是在AI或者整个科技全方位领域都在追赶甚至超越,包括芯片领域,以及以后解决算力问题。

当被问及“若晚生30年,作为年轻人会选择什么领域创业时“,张朝阳直言:“如果晚生30年,自己也会卷入到AI里面,包括人形机器人,脑科学。”

蚂蚁集团CTO何征宇: 大模型幻觉的源头是缺乏数据

5月17日,据科创板日报报道,在当日举行的OceanBase开发者大会上,蚂蚁集团CTO何征宇表示,没有数据就没有AI的发展,数据的边界决定了大模型的能力上限,所有的数据公司都将成为AI公司。目前大模型幻觉的源头是缺乏数据,廉价的互联网数据即将用尽,导致数据的获取成本增加。此外还存在严谨的行业数据稀缺且流动困难,多模态数据处理难、数据的质量评估难等挑战。未来企业成功与否,将主要取决于如何产生数据、应用数据。何征宇称,蚂蚁集团将支持OceanBase在金融、医疗、生活等蚂蚁AI的核心场景的突破,同时继续支持OceanBase开源开放,推进AGI梦想的实现。

OpenAI发布AI编程助手Codex

5月17日,OpenAI宣布推出基于云端的AI智能体Codex,专注于自动化软件开发,涵盖修复错误和实现功能等任务,官方希望该智能体可以开创代码编写的新范式。

Codex基于codex-1模型运行,而后者基于o3模型,是专门针对代码编程优化的衍生模型。OpenAI Codex目前以研究预览形式在ChatGPT平台上线,Pro、Enterprise和Team用户可率先体验,Plus和Edu用户还需等待一段时间。

IDC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规模将达393.9ZB

5月17日电,根据IDC报告,受生成式AI等技术驱动,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规模将达到393.9ZB(泽字节),其中企业数据规模和增速尤为凸显。

OceanBase发布首个RAG产品PowerRAG

5月17日,国产数据库公司OceanBase发布了面向AI的应用产品PowerRAG,该产品提供开箱即用的RAG(检索增强生成)应用开发能力,是OceanBase面向AI时代的探索之一。公司AI战略一号位、CTO杨传辉表示,OceanBase正致力于构建数据×AI能力,面向AI时代推动一体化数据库向一体化数据底座的战略演进。

中信证券: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最佳场景之一

5月18日,中信证券研报称,2025年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的元年,AI Agent应用场景有望迎来快速爆发。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,具备长期行业积累的传统行业龙头公司具备显著优势。短期产品价值逻辑验证和产业技术变革有望带来新催化,而从四季度开始AI应用收入有望在各公司业绩上有所显现,带动新一轮公司价值重估。建议持续关注AI在财务、人力、销售、生产、供应链等管理软件核心模块上的商业进展,优先关注企业服务细分领域龙头的投资机会。

经济日报: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

5月18日电,《经济日报》刊文称,从前景看,AI上天将助力我国主导未来太空经济规则。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,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,由单星服务的“功能机”向网络服务的“智能机”升级。应用到地球,可以支持数字孪生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,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;应用到太空,则可以让科学探索拥有太空智能中枢,改变科学研究范式,支持人类更快更深入地探索未知。可以说,“天算”代表未来。目前,欧洲、美国都有将数据中心搬到太空的计划。我国如果能在全球率先完成太空计算基建,将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,获得下一代太空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