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G考证虚火:相比证书,知识结构+实战经验更重要

“求职党不要错过ESG行业!ESG作为一个新兴行业,不仅入行较快,市场需求量大,且对专业没有硬性要求。”这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在社交平台上对ESG培训课程的推广。此帖得到800多个点赞、600多个收藏和100多条评论,其中不少人询问转行和考证建议。

随着绿色就业升温,与环境保护、社会公正、公司治理等可持续发展概念相联系的ESG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众多ESG培训与证书应运而生。

繁多的证书在行业内认可度几何?考证对于ESG从业者来说有多大价值?ESG行业真的如外界所传那么火热吗?2025年5月中旬,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采访了培训机构和供应链管理、企业可持续传播、可持续咨询和教育等领域的ESG从业者,和他们探讨了上述问题。

多位受访者表示,现阶段还难以用固定的框架和方法论来讲授ESG,因而证书的含金量和实际作用都较为有限。相比于证书,从业者们更看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、知识结构和具体的行业经验。在当下,国内的绿色经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,ESG市场也尚不活跃,就业需求并不大。与外界对ESG的鼓吹和炒作不同,从业者们的态度大多冷静审慎。

混乱的ESG考证市场

在某生活方式类社交媒体中搜索“ESG”,结果中排在前几位的是机构的培训广告以及ESG考试和就业经验帖。“前景好”“就业广”“新风口”等成为行业标签。

想入局者增多,也催生出ESG“考证热”。然而目前的ESG考证市场上并无统一命题和证书颁发机构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(CFA Institute)、金融专业者协会(GIFP)、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等都推出了相关证书,种类繁多,考试费用从890美金(约6416人民币)到1500元人民币不等。与此同时,各类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。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培训机构发布的ESG讲义、题库和课程。

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以咨询课程的名义联系了一家培训机构。工作人员回复,目前针对ESG考证的课程有5880元和3880元两个价位,包含ESG基础知识、题库、模拟考等;更高价格的课程还包括ESG报告撰写、作业批改和答疑、求职推荐等内容。课程以网络录播课的形式进行,购买后一年内均可观看。

上述机构提供的课程手册显示,该课程包含“ESG前导知识入门”“备考专业知识”和“职场实务技能”三个模块,有9节基础知识课程和10节实务课程。机构还承诺优秀学员可获得合作企业实习机会和实习证明。

社交软件内搜索“ESG”的页面截图。

ESG从业者说:更看重理念、知识结构和实战经验

ESG证书在行业内认可度如何?考证对从业者的工作有何帮助?多位受访者都不建议盲目考证。他们提到,相比于证书,行业内更看重从业者的ESG理念、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。

卓然目前在一家外企从事全球供应链ESG战略工作,2023年11月通过CFA ESG Investing考试。她坦言证书在后续求职时并未发挥太大作用:“我确实将这一证书写进了简历里,但在我应聘的所有公司中,并没有面试官询问起证书。”而在她目前所在的团队中,同事们也并未展现出对于考证的热情。

不过她也告诉研究员,目前确实有国企和央企在选择ESG乙方团队时会考虑相关证书资质;而在她此前供职过的会计事务所,ESG证书可作为升职加薪的指标,因而会有同事去考证。

谈及考证对实际工作内容的帮助,以及证书在行业内的认可度,很多受访者给出了怀疑甚至否定的答案。

商业生态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孙海燕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教育和传播。她指出,考证是在短期内快速学习ESG知识的渠道,对于实际工作价值有限。“ESG工作要求从业者理解商业模式,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议题,比如能源、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等,要有做项目管理的能力。而这些知识框架和能力储备并不是考证就能提供的。”

在大学里进行交流时,孙海燕也遇到过向她咨询考证的学生。她给的建议是先不要急着去考证,可以先去学习经济学、环境学、社会学等学科的课程,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,并尝试在公益机构或企业中参与真实的可持续发展项目,以获得实战经验。“并不是说考证没有任何价值,只是面对良莠不齐的培训项目时要慎重考虑。”孙海燕提醒。

赵熹是一位在化工类外企负责可持续传播的资深从业者。她也谈到,尽管自己已经在这一岗位工作了将近十年,但她本人对目前市面上的ESG证书含金量存疑。在招聘时,相比于证书,她会更看重应聘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,以及过往的相关工作经验。

尽管经过短期学习后获得的ESG证书在业内的认可度并不高,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从业者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学位。这是赵熹和孙海燕都观察到的现象。“我们也遇到一些候选人,他们学习的是可持续相关的专业。很多人确实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了这一专业。在应聘时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。”赵熹如此补充。

2019年青海西宁的一场招聘会上,新能源、生态环保类岗位吸引了很多求职者。 视觉中国 图

ESG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新事物,尚未有固定的方法论和行业标准。这也是证书作用有限的原因。

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磊谈到,ESG的概念很新,整个行业还处于不断整合和迭代的阶段;国内和国外的ESG标准体系差别也很大。因此现在很难有所谓证书能满足市场需求,将ESG的整个知识体系涵盖在内。

ESG披露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中。“我们也有团队负责为企业撰写ESG报告,同事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披露导则和标准,以及新的数据披露重点。”李磊进一步解释。

相比于法律、审计这类拥有成形框架的行业,ESG暂时无法用一套既定的体系来定义和讲授,而更侧重实战经验和具体情境具体分析。卓然谈到,ESG这个行业很新,ESG在不同的行业和公司中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。在工作中怎么把ESG和其他业务相结合,怎么去和不同的客户合作,不太可能有一套固定的方法。“因此不能说证书完全没用,只是相比于法律资格证、会计资格证,ESG证书的含金量有限。”

相比于证书,具体的产业经验对ESG从业者的助益更大。“隔行如隔山,比如化工行业的ESG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ESG具体实践是差别很大的。又例如光伏产业的ESG在供应链、上游能耗等细分领域都有具体的要求。”李磊如此举例。“在过往的招聘和交流中,我们经常会很明显地感受到,一个没有做过具体行业的人,如果要从事该行业的ESG工作,其实很难抓住行业的关键要点。反过来说,如果一个人有具体的行业经验积累,再加上相对完整的ESG知识结构,会比较容易地转换赛道。有没有相关证书反倒是次要的。”

国内ESG市场尚不活跃,市场需求量并不多

ESG行业真的如外界所传那么火热吗?从业者们给出了相对冷静审慎的回答。

孙海燕在2010年创办关注绿色经济的杂志《商业生态》,在十多年里她见证了可持续议题讨论热度的起落。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尽管现在国内对ESG的关注度有所上升,“看起来大家都蜂拥而上地去学ESG,但是否真的有这么多岗位是需要打问号的。”根据她了解的情况,近几年确实有企业因为效益不好而裁撤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岗位。

ESG考证热有泡沫在。卓然谈到,这一行业的薪资并不像一些培训机构所吹嘘得那么高。“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之初都会遇到炒作,不管是ESG还是AI。无论什么岗位,其好坏都是顺应当下经济形势的。”

李磊则从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来分析当下的ESG就业:ESG在欧美市场更多还是资本方的投资依据,用来评估企业在非财务数据方面的表现。“当下国内的应用端市场还相对空白,很多投资者尚未用ESG的逻辑进行投资决策,因此这一领域的就业需求量其实不大。”

某大学内的绿色技能课堂。 新华社 图

“此外,国内绿色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规范,其中涉及到很多数字基座和技术,比如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及时捕获。在这些技术建设做好之前,ESG很难成为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、进行绿色投资的主要依据。绿色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化溢出,ESG市场也尚不活跃。”李磊进一步解释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赵熹为化名。)

-----

城市因集聚而诞生。

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、人居环境、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。

澎湃城市观察,聚焦公共政策,回应公众关切,探讨城市议题。

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,获取更多订阅资讯。